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欢迎您!
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计划
来源:      点击数 382
发布时间: 2013-12-03 16:59
 

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的实施意见》(冀发〔2012〕13号),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把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任务,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制造业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外包、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制造服务化等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和信息化步伐,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科学发展的主力军。

二、主要目标

    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服务业密度明显加大,服务业态和产品种类增加,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更加紧密,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到2017年,培育15个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180家信息服务外包企业、40家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和15家安全生产服务机构。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以机械及装备制造、电子通信、轻工业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提高设计创新能力。支持发展医药研发外包等专业服务。推动燕山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设计企业及制造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基础性、应用性研究及工业设计外包合作,促进产业与设计对接,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机制。推动工业设计企业、人才、资金向园区集聚,实现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组织省内企业参加国内外工业设计奖评定以及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等活动,组织开展河北省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认定和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提高我省设计品牌知名度到2017年,力争创建5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二)加快现代物流服务发展。鼓励钢铁、装备、煤炭、建材等制造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整合仓储、运输、配送等资源,积极承接对外物流业务,提供一体化定制服务。依托河北钢铁集团在唐山、邯邢、承德、张家口和石家庄五大区域的钢铁主业布局,谋建省内五大内陆钢铁物流园区积极扶持开滦集团国际物流公司做大做强,加快扶持冀中能源集团物流公司的整合重组,培育、扶持一批现代化大型领军物流企业。强化“环京津物流产业聚集带”功能,推进京津冀物流管理一体化运作,加快三河、香河等7个环首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通过发挥物流产业聚集区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用地集约优势,重点加快推进曹妃甸物流产业聚集区、秦皇岛临港物流园区等19个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建设。支持邯郸万和、沧运、邮政物流、河北物流、河北远洋等20家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品牌管理,努力形成知名物流品牌。鼓励和支持品牌物流企业申报国家物流企业A级评定。到2017年,力争10家以上物流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三)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依托石家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软件、通信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依托中国电科石家庄产业基地,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射频识别(RFID)、传感网、机对机通信(M2M)、电子产品代码(EPC)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依托燕山大学国家科技园、IBM(秦皇岛)物联网技术中心、数据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数据产业研发中心和北戴河硅谷湾,优先发展数据服务业,大力培育数据内容业。依托陆凯科技、微尔、汇中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行业管理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等。依托“中国电谷”、保定软件园和华北电力大学,以电力电子软件发展为重点,推动新型储能、智能输变电、节能环保等电力装备和电力传输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以涿州开发区、京南智慧产业园和松林店园区为载体,形成电子信息、智慧产业、物探数据处理等高科技企业聚集区。围绕“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实现环首都14县(市、区)固定电话无长途,移动电话与北京无漫游,促进与首都的全面对接。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国家级平台资源,建设河北省软件、集成电路、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力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软件与离岸服务外包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10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通过CMMI认证,5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上市,培育2-3家产值规模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

    (四)推进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大力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等工作,不断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以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集团、河北建投集团、河北电力公司等为重点,推动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安全生产技术咨询、合同安全管理专业服务,推动安全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大力培育24家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建立200家安全生产培训机构、50家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机构,20家安全生产检验检测机构。

    (五)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研究制定“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创新制造服务化模式鼓励企业基于原有的产品制造能力提供延伸的增值服务大力推动“两化”融合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加强与产业龙头企业的配套协作。围绕增强产品效能,拓展在线维护、产品体验、个性化设计服务围绕提高产品交易便捷性,拓展融资租赁、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围绕提高专业化的总集成、总承包,提供高端管理服务围绕客户全方位需求,实现从基于产品的服务到基于需求的服务。深入开展制造业企业“用户满意服务”创建活动加快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突破低端锁定,破解制造业发展难题争取到2017年建成一批以制造服务业务为主的专门服务企业,大型骨干企业制造服务业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六)加强电子商务服务。推动河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秦皇岛海运煤炭电子交易中心、省供销社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河北航证纺织原料电子交易中心、曹妃甸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等十个大宗商品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运营水平。围绕100个产值在10亿元以上、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如沙河玻璃、安平丝网、清河羊绒、辛集皮革、白沟箱包、迁西板栗、安国药材等,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B2B、B2C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围绕我省名优特产品,建设1000个单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动河北航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省出版集团、河北滨海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服务有限公司与省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重组,强强联合。力争到2017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万亿,网络购物达200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优化政策环境。根据不同行业的性质和特点。减少服务产品的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完善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吸引外商投资,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构建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二)培育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根据产业特点和功能区划,调整优化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推进资源、要素向沿海地区、中心城市等倾斜,建设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服务业聚集区。并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主导产业。同时,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链之间的衔接与整合,提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与京津生产性服务业对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动与京津生产性服务业接轨,积极承接其高技术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央企总部后台服务总心等转移项目落户河北,带动我省科技研发、信息服务、金融商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软件开发、物流中心等新兴业态,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形象、产业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鼓励吸引京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服务业人才,为发展我省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急需的知识、技术和信息。以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整合重组津冀港口资源,促进京津冀临港产业跨越式发展。

    (四)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引导服务业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化服务业人才,推进高端人才的交流合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五)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体系。借助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人力优势和研发能力,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信息服务机构、科技融投机构、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公共科技信息平台等科技创新机构。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完善的产业集群融资服务体系。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体系,实现其与制造业的无缝式对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打印】 【关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