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欢迎您!
河北省企业管理提升计划
来源:      点击数 426
发布时间: 2013-12-03 17:03
 

河北省企业管理提升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的实施意见》(冀发〔2012〕13号),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全面推进、分类指导,吸收借鉴、自主创新,破除企业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运用国内外现代化管理理论和实践成果,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管理提升机制,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二、主要目标

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法人治理水平,培育300家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力争新增中国质量奖和全国质量奖10项新增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15项、省级管理创新成果1000管理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迈上新的台阶,为工业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企业管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推动百家优势企业全部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系统高效,先进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得到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对管理提升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管理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管理创新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管理创新成果得到有效转化,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管理对工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企业综合绩效明显改善,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漏洞、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财务绩效指标不断改善,管理人才队伍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和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明显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战略管理。开展战略管理提升活动,引导企业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条件,找准专业细分市场定位,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高战略应变能力。规范企业战略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责任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完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钢铁行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引导企业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加强风险评价分析,避免盲目投资。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培训、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加强县域工业产业集群战略管理,提高科学规划水平,优化区域和产业布局,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面向京津“借脑增智”,建立京津冀高级管理人才库和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咨询专家库,推进各种形式的人才合作、智力引进和共享。开展战略咨询计划,省每年选择20中小企业、5家特色产业集群战略咨询项目,各市每年选择3中小企业、1家特色产业集群战略咨询项目提供免费战略咨询服务,所需资金从省、市管理提升专项工作经费中列支。

(二)夯实基础管理。开展“企业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引导企业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现场管理,完善标准化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改善生产秩序和作业环境,加强对生产经营各环节、各领域、各流程的控制。深化和拓展对标行动,推进对标指标数据库平台建设。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机构,开展企业基础管理培训和咨询诊断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优质服务。统计、财政、税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对新入统企业的基础管理专题培训,对当年新入统企业全部轮训1次。中小企业人才专项培训工作要向规模以下成长型企业倾斜,优先安排基础管理培训课程。推进以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为重点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广河北冀凯集团“全信息化精益管理系统”。

(三)强化质量管理。以食品、医药、轻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建立健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重点推广唐钢“5S”管理经验、推行晶龙实业、天威保变等500家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广六西格玛、零缺陷管理等先进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质量否决、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和质量诚信管理。每年培育10家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和50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定期开展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开展“对标、超标、制标”提升活动,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推广秦冶重工、唐山三友等企业“制标”经验,推进质量认证、标准符合性认定和新产品鉴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加强品牌管理,推广长城汽车、神威药业、张家口卷烟厂、君乐宝等企业品牌培育经验,鼓励产业集群企业发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等区域产业品牌。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企业诚信管理、信息征集披露和诚信评价体系。

(四)推进节能管理。以冶金、电力、建材、石化、化工、煤炭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强化节能管理基础性工作,加强能源资源的计量、监测和统计,建立节能降耗责任制,完善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开展能效对标,引导重点用能行业制定《能效对标指南》,推广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烧结工序、首秦金属材料公司转炉工序等能效管理经验。推动企业与专业化节能服务企业开展合作,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承德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经验,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废气、废水废液、废渣,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开展千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能源管理师培训,重点耗能排污企业全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和完备有效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分行业制定并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指导书》,推广能效领跑企业先进经验。

(五)深化技术管理。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引导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加强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股票期权等多种手段引进科技人才,调动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加强技术管理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在京津和沿海发达省份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形成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引导服务。在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企业管理提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管理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长期推动。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的公益性服务、以社会中介机构为主的社会性服务和由专业协会指导的自律性服务等多层次的企业管理服务体系推广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采取分行业、分层次的分类培训方式,注重长期研修、短期培训、高层论坛、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经验交流、成果推广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管理咨询服务业,组织编制重点管理咨询机构名录,对列入名录的咨询机构给予支持。

(二)抓好典型示范。注重发现和培育典型,发掘一批在战略管理、人才管理、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企业文化等方面成效显著的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在全省大力宣传推广。各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重视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管理的良好氛围。继续做好“河北省政府质量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定工作,靠典型引路,用样板说话,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行目标考核。省工业企业对标行动领导小组对各设区市推动企业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将企业管理与对标行动结合起来,同研究、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考核情况以省工业企业对标行动领导小组名义进行通报。

【打印】 【关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