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欢迎您!
河北省两化深度融合计划
来源:      点击数 460
发布时间: 2013-12-03 17:01
 

河北省两化深度融合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的实施意见》(冀发〔2012〕13号),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推进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工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深化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工艺改进、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应用和融合,积极推动各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大力发展面向企业、行业、区域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推动我省工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化发展转型。

二、主要目标

到2017年,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对企业创新、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主要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8%,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达到120个,全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1.8万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围绕“有中生新”,每年重点支持100项两化融合技改项目,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智能制造、服务制造转型。钢铁行业重点推进管理系统与生产系统的集成化和协同化应用,在河北钢铁等龙头企业建设跨地区、多基地的一体化经营和管控平台,促进我省钢铁产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数字化协同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智能装备和实时监控、远程诊断、在线维护等新型业态,以信息化促进“无中生有”。依托唐山轨道客车、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产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石化重点推广工艺过程模拟、生产过程智能优化和先进控制等技术,在沧州、曹妃甸、石家庄等大型石化园区,建设循环经济资源管理系统,支撑产业链无缝连接和清洁生产。建材行业重点推广红外温控、变频调速、温度曲线自控、计算机驱动输送、自动码放等控制技术,在冀东发展、沙河玻璃、惠达陶瓷等龙头企业,深化信息技术在工艺创新、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综合效益。食品医药行业重点推进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与追溯等信息系统应用,建设全省食品安全公共追溯监控平台,实现与重点食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可追溯系统的互联,开展葡萄酒和乳制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逐步在全省食品行业推广。纺织服装行业重点推广专用数字装备生产自动检测、个性化设计等应用。

(二)以信息化推动绿色发展。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耗能、排污监控。钢铁、石化、建材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重点实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等一批节能项目引导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在石油、煤炭、金属等采矿业推广三维地质建模、矿藏辅助分析等技术,提高矿产开采率。在装备制造、服装、家具等产成品行业推广计算机辅助、虚拟仿真、模糊控制等技术,降低废品率和物料消耗建立矿区、尾矿和工业“三废”数据库,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建立废旧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开展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试点示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管理平台,对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全程监控。建设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到2017年,全省1000家重点监控企业全部建立环境监测和污染监控信息系统,并与省监控中心联网,全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率达到100%,企业自动监控设施在线率达到90%以上。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结合我省产业发展特点和消费需求,以服务大宗商品、特色产业、日用消费为重点,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重点建设河北钢铁、秦皇岛煤炭、河北纺织原料等5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大力发展辛集皮革、香河家具、安国中药等30个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培育晋州鸭梨、赞皇大枣等200个单品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广射频识别、卫星定位等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河北钢铁、冀中能源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实施供应链物流信息化,发展以河北邮政为骨干的现代快递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河北好望角、河北物产等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物流行业综合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信息化,重点推动河北港口集团港口物流商贸一体化平台等项目建设。建立制造企业、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双向信息交换平台,推动电子交易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对接。在白沟、正定等一般消费品集散地建设网络购物与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平台。到2017年,网络购物达到2000亿元。

(四)以信息化促进县域工业和产业园区发展。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产业园区,促进县域工业聚集发展。安平丝网、香河家具、永年标准件等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每年培育10个省级两化融合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发挥示范平台作用,建立“帮扶对子”,开展培育对接活动,省级重点产业集群至少建立1个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提供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流通贸易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以承德仪器仪表、唐山中小企业等现有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开展工业云应用试点,降低企业创新研发和智能制造门槛,加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推进信息技术在园区土地、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中的应用,突出园区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园区管理服务公共平台,提高园区功能和水平。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中小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产品网上推广和电子商务应用。到2017年,省级工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企业利用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的比例超过65%,省级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达到120个。

(五)大力支持两化融合支撑技术发展。面向大型制造集团企业,研究基于数据中心的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选择钢铁、医药、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应用示范,在唐钢、长城汽车等企业实施综合管控、绿色制造、精益生产等应用示范项目。面向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重点推进设计管理制造集成化、产业链协同服务、制造资源云服务等平台技术的研发,选择冀南智能感知部件、承德仪器仪表、沧州管道装备等产业集群开展应用示范。积极推进云制造、制造服务生命周期管理、制造物联等制造业信息化引领技术的研究,以及机械制造企业全信息化精益管理、基于三维实体特征的3C集成系统、基于知识推理的大型阀门设计等软件产品的研发推广,在华药、唐车、邯煤机、冀凯等企业开展应用示范。积极引进、转化3D打印技术成果,在汽车、模具制造等行业推广应用3D打印技术,增强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动。建立和完善两化融合规划发展制度、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技术推广目录制度、发展水平评估制度,切实加强对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长期推动。发现和总结细分行业两化融合典型案例和成熟解决方案,开展行业两化融合推广提升专项行动。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率先实行CIO制度。建设省级两化融合评估认证中心,定期开展面向企业、行业、区域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重点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估,申请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的企业必须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自评估。通过评估促进对标赶超,逐步形成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和示范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和国家技改资金,争取国家支持。省产业发展、工业技术改造、科技、中小企业、战略新兴等专项资金都要对两化融合项目给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软件开发及信息服务部门的剥离,为相关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提供服务。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企业持续投入和开展两化融合工作。

(三)抓好典型示范。借鉴和推广国家级试验区的经验做法,重点将十大工业基地打造成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按照区域和行业分类,每年培育100家两化深度融合重点企业和15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力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国家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和行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提升。

(四)完善支撑体系。发挥政府、社会、企业多方作用,推进政产学研用联动,加快建设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中心、行业服务中心等支撑机构。开展两化融合专家咨询企业行、企业两化融合诊断、万名企业家两化融合培训等活动,鼓励高校、协会、中介和企业开展针对产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建立一批培训和实训基地。加强与省外特别是京津的交流与合作,承接京津人才和技术外溢。鼓励企业进行国际技术标准认证和品牌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制定信息化应用地方标准。

(五)营造发展氛围。切实抓好河北省信息化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办字〔2012〕59号 )的落实,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两化深度融合理念、技术和产品应用,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开展巡回推广活动,扩大推广范围和深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两化融合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浓厚氛围。

【打印】 【关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