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的实施意见》(冀发〔2012〕13号),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全面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政策为依据,强化基地支撑、龙头带动、品牌引领、集群发展,坚持对标先行、技改跟进,立足“有中生新”,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升级计划,研发一批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衍生一批新产业,完善一批新模式,延伸与完善产业链条,淘汰落后工艺技术,突出促进创新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突出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突出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突出优势龙头企业改造升级,突出产业聚集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到2017年
——技改投资稳步增长。2013—2017年年均增长15%左右,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60%以上。
——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千项技改工程项目投入产出比达到1:2.5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装备水平明显提升。重点企业技术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达到75%以上,其中国际先进水平达到35%以上,60%以上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和实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0.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8%以上。改造提升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产业结构明显改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石化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十大工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0%左右,创建50家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百家优势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40%以上,建成100个公共服务平台。
——能耗排放明显下降。到2015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十一五”末降低22%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达到70%以上。到2017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降低 20%以上,用水下降27%以上。
二、重点任务
加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改造提升钢铁等八大传统产业力度,推动企业装备升级换代,产品提档升级,提高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力争在关系我省工业全局和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薄弱环节等方面实现突破。
1.钢铁行业。到2017年,钢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由目前10%提高到20%左右,粗钢产能压减6000万吨,推动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
推进钢材产品精深加工。巩固发展优势板材品种,中厚板专用板比例由目前的37.5%提高到60%以上,热轧宽带钢专用板比例由目前的40.4%提高到50%以上。提升高强度建筑用钢比重,热轧带肋钢筋中400兆帕及以上产品产量超过70%。抓好邯钢优质板材升级、安泰科技非晶带材、唐钢精制不锈钢、宣钢优质建筑材和钢结构用材、津西钢铁钢板桩等一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
提高节能降耗减排水平。重点支持节能减排、资源开发利用、在线热处理等新工艺、新技术,推动设备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高技术化。烧结机全部加装烟气脱硫和余热回收装置,鼓励实施脱硝改造,钢铁企业焦炉基本采用干法熄焦,高炉全部配备高效喷煤和余热余压回收装置,提升转炉负能炼钢水平,进一步推广普及应用干法除尘、蓄热式燃烧等节能技术。在重点钢铁企业普遍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抓好河钢集团、京唐钢铁、唐山港陆、河北津西、唐山国丰、首秦钢铁等能源管理中心,以及新武安钢铁明芳钢铁、新金钢铁等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文安新钢钢铁利用废钢渣铁渣年产空心砌块砖及实心砖等项目建设。
延伸完善钢铁产业链。支持高强、耐蚀、耐压、长寿钢铁新产品、新材料研发生产,延伸优特钢产业链,支持发展装备制造业用钢,重点发展高速铁路、高强度轿车、造船等用钢,以及工磨具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等级管线钢等关键钢材新品种。支持发展钢材加工配送、冶金辅料、资源综合利用等配套产业,支持河钢、迁安等钢铁物流体系、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抓好中航工业再生稀有金属合金、津西钢铁cpc轧辊、河北新武安钢绞线和钢帘线生产等项目。
开发一批关键技术。鼓励开发应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资源开发与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非高炉炼铁技术,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钢材强韧化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大型电炉设备成套技术,薄带连铸短流程产业化技术,煤针状焦产业化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高强、长寿、耐腐蚀产品制造技术,以及烧结脱硝脱二噁英等节能减排前沿技术,支持企业围绕核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钢铁新材料。
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通过“整合重组提高一批、淘汰落后拆除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沿海布局压减一批”,推进形成2家特大型、3家大型和10家特色钢铁企业集团。积极推进城市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搬迁改造,抓好石钢搬迁、唐山渤海钢铁集团沿海搬迁等产业聚集项目,重点支持曹妃甸精品钢和承德钒钛制品基地项目建设,扶持河钢集团、新武安钢铁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2.装备制造业。2013-2017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发展成为与钢铁行业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
提高装备造业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基础制造装备、通用飞机、智能制造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等重大专项,形成风力发电机组及叶片、大型变压器等30个国际国内领先、国内市场占有率大的优势产品。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虚拟仿真、模糊控制等技术,提高自动化、精准化生产水平,降低废品率和物料消耗。重点扶持唐山轨道客车、保定天威、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等一批企业技术中心提升创新能力,抓好长唐山轨道客车高速动车组试验线、石家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保定标正数控组合机床、新奥博为磁共振成像系统、唐山开诚电控机器人等升级改造和产业化项目。
着力延伸与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延伸与完善输变电成套设备、汽车、风电装备、高速动车、轨道交通、船舶、工程机械、专用设备等八大产业链,支持企业依托制造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由单一的产品销售向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由标准化产品提供向提供成套解决方案转变。将输变电设备、汽车、风电设备、高速动车打造成千亿元产业链,抓好保定天威兆输变电设备成套能、金后盾工程机械变速箱、山船重工扩建、安瑞科能源气体关键装备、中铁山桥大跨径桥梁钢结构及重型工程机械、唐山轨道客车高速动车组、河北宏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大型电站和高铁用高等级无缝管等扩能改造。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基地聚集发展,加快邯郸冀南新区、唐山(丰润)中国动车城、秦皇岛装备制造基地、沧州管道装备、保定汽车及零部件、保定新能源及能源装备、张家口西山装备、石家庄通用航空发展,引导零部件企业向整机园区聚集。扶持优势企业壮大,重点打造唐山轨道客车等10家超百亿元企业,其中长城汽车、新兴铸管超千亿元,培育河北电机、博深工具等企业等一批小巨人企业。支持长城汽车乘用车扩能改造、新兴铸管离心浇铸复合管、唐山盾石机械搬迁扩能改造、石煤机矿山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张家口煤机装备园、北京汽车黄骅生产基地、秦皇岛戴卡轻量化产业园、丰润中国动车城等技改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服务化。加快发展与装备制造相关的配套服务,努力形成市场调查、规划编制、产品研发、方案或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组装调试、销售与售后服务、产品报废、解体或回收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支持大型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发展集成总承包,向服务化转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市场开拓、维修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助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3.石油化学工业。到2017年,规模以上化学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17%以上,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超过4000万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打造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循环发展产业。
推进原油炼化一体化。加快实施中石油华北石化、中石化石家庄炼化两个千万吨炼油项目;推进中石化曹妃甸炼化一体化、中海油中捷石化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石炼化40万吨已内酰胺扩建、任丘百万吨乙烯和80万吨PX工程、河北威远生物化工石家庄基地整体搬迁升级工程、河北海伟交通60万吨/年特种电工级聚丙烯项目、河北泰纳新材料科技氯化聚乙烯改性合成橡胶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项目建设。推广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催化剂,开发生产高档溶剂油、润滑油、高等级道路沥青等产业链延伸产品,打造“油头化尾”产业新格局。
加快发展新型煤化工。围绕煤气化、煤液化、煤焦化三条主线,重点支持煤焦油深加工、煤制气中心、粗苯加氢精制等,重点推广国产新型煤气化技术,开发大型粉煤气化等关键技术,推进邢台、唐山、邯郸、沧州等四大煤化工基地项目建设,抓好旭阳集团综合化工、开滦14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冀中能源煤制天然气、阳煤正元60万吨氨醇及配套异地扩建、河北民海化工20万吨/年环己酮、河北兆源化工二氯苯等项目。
加大发展盐化工和精细化工。支持离子膜烧碱扩能改造,延伸氯碱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高性能、绿色环保和高附加值的染料、涂料、电子化学品、生物技术产品等。抓好唐山三友纯碱优化升级、盛华化工80万吨离子膜烧碱、沧州金牛40万吨PVC、衡水精信30万吨氯化聚乙烯树脂、冀中能源集团惠宁化工年产30万吨烧碱项目、晋煤金石化工集团配套制氨及硝酸铵搬迁项目等,以及旭阳集团T500碳纤维、硅谷化工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等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建设。
加快循环化工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曹妃甸、石家庄、渤海新区、衡水等循环化工基地,其中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任丘石化基地超千亿元,努力打造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抓好唐山三友浓海水综合利用、石家庄循环化工基地余热热泵供热工程、河北华强科技湿法脱硫脱硝、曹妃甸海水淡化工程等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强安全生产监控体系建设。
4.建材工业。到2017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达到100%,浮法玻璃产量占比达到100%,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100万吨和平板玻璃产能1475万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25%。
开发生产新型建材。培育绿色新型建材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新型建材,积极开发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建材产品,新型建材及制品增加值占行业总量比重达到65%。抓好力尔工业铝型材、河北大正建材集团中建材新型绿色保温建筑材料生产线、张家口广建CL建筑体系产业化等技改项目。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支持全氧燃烧、烟气脱硫脱硝、余热发电、变频调速、粉尘治理、工业废弃物利用和城市垃圾处理等先进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技术应用,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的比例达到100%以上。扶持冀东、金隅等龙头企业改造升级,抓好长城玻璃炉窑烟气余热发电、承德铜兴矿业尾矿砂浓缩堆存示范等技改项目。
支持玻璃深加工。鼓励中空、镀膜、夹层、钢化等玻璃深加工,支持沙河玻璃研究院发展,大力开发超厚、超薄、超白、光伏等玻璃新产品,玻璃深加工率达到65%以上。抓好沙玻集团低辐射复合镀膜节能玻璃及制品、沙河德盛低辐射镀膜玻璃、长城玻璃能源管理中心、德金玻璃超白及低辐射玻璃、石家庄旭新光电TFT-LCD玻璃基板等项目建设。
5.轻工业。到2017年,轻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
提高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推进皮革、造纸、日用玻璃、日用陶瓷产业升级改造,淘汰皮革、造纸落后产能。重点支持皮革清洁生产及废毛、废渣资源化利用,制浆造纸生产线节水节能及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及废纸综合利用,高品质轻量化日用玻璃产品生产线及节能环保型玻璃、陶瓷熔窑技术改造。抓好无极金马、石家庄福瑞得皮革升级改造、故城海青皮草新型水貂皮加工生产线及污水净化处理、唐山北方瓷都精品陶瓷园等技改项目。
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加强轻工产品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强研发设计、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重点支持新型环保阻燃塑料制品及特种管材制品等,农用薄膜、管材管件、丝网等产品规模和竞争力居全国首位。推动家具制造业向精细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抓好格力空调、美的白色家电、蓝鸟家具、华日家具、深州工程塑料高铁桥梁支座高分子材料滑板、新乐华宝氟薄膜材料、沧州威达塑料制品、富沃德家具制造中心技术升级等技改项目。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推进霸州钢木家具、安平丝网、香河家具、辛集皮革、肃宁裘皮、无极皮革、武强乐器等基础优势明显的基地快速发展,支持建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污水治理等公共服务平台。
6.食品工业。到2017年,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1。
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粮食深加工、淀粉深加工、食用油、肉制品、果蔬、方便食品、酒类、乳制品等产业,提高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的比重,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抓好丰宁平安高科菊苣低聚果糖高科技产业化、晨光生物科技精炼食用油项目、河北香道食品原浆粉条和方便粉条、旺族饲料饲料加工、承德神栗板栗及果蔬深加工、今麦郎方便食品、承德露露饮料提质扩能、天天乳业农产品升级转化等重点技改项目。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京东食品加工基地、隆尧方便食品基地、遵化食品加工园区、大名县面业产业基地、赵县淀粉产业基地、抚昌卢—怀涿葡萄酒基地、衡水现代食品基地等7家超百亿元食品工业基地,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三河汇福粮油、秦皇岛金海粮油、今麦郎、五得利、河北养元、衡水老白干、长城葡萄酒、君乐宝乳业、青岛啤酒等优势企业改造升级。重点加快发酵、淀粉、酿酒、饮料等领域节能减排、节水和安全生产改造,抓好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重点支持肉制品、乳制品、葡萄酒、粮油加工等企业产品质量检测手段、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等配套条件改善,加快建立生产过程状态监视、质量控制、快速检测系统,加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河北兴达饲料研发检测中心、湘君府味业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等技改项目。
7.纺织工业。到2017年,纺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终端产品比重超过60%,无卷化、无结头纱、无梭布、精梳纱比重分别达到65%、100%、75%、65%。
研发应用先进技术。推广多元纤维差别化加工等纺纱新技术,加强纺粘、熔喷、水刺及宽幅高强和符合非织造工艺技术的研发应用,支持与淘汰落后结合的棉、毛、麻新型纺纱织造,重点扶持保定天鹅化纤集团、常山纺织、宏润集团等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抓好常山纺织新型纺织品开发与生产、唐山三友差别化粘胶短纤维、宏润高档竹纤维面料、硅谷碳纤维产业化、通辉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滤布产业化、河北三利淘汰落后产能等技改项目。
加快发展终端产品。加快发展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培育知名品牌。支持建设服装、家纺产品设计中心;抓好际华3502、保定津海服装有限公司高档职业装、河北大羽制衣羽绒服、河北德凯高档卫生用水刺非织造材料等项目。
加快纺织基地发展壮大。打造正定纺织服装、高阳纺织、宁晋织染服装、清河羊绒、容城服装、衡水远大纺织工业园、邯郸纺织服装工业园等基地建设,支持建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印染污水治理等公共服务平台。
8.医药工业。到2017年,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在全国位次前移2位,化学原料药与化学药品制剂比例调整为3:7。
推进创新药品研发和产业化。开发自主创新药4-6个,重大仿制药7-10个,培育5亿元以上中药大品种5-8个,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2%。抓好石药国际化生产研发中心、唐山英诺特诊断试剂产业化及疫苗开发、河北奕康细胞生物技术研发与转化中心、石家庄藏诺生物新型藏药制剂及藏药研发基地、石药集团匹诺塞林新药产业化、河北安米诺氨基酸科技万吨苯丙氨酸项目(药用原辅料新产品产业化基地)等项目。
发展高附加值抗生素原料药与制剂。重点支持酶法替代等先进技术推进抗生素、中间体等传统化学制药工艺流程再造,加强缓释控释、超微粉碎、超临界萃取等先进工艺技术应用。抓好华药新制剂、石药特色原料药、以岭药业心血管类固体口服制剂国际化发展能力、石家庄四药搬迁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
积极拓展医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营养保健品、医疗器械、新型药用包装材料等相关产业,支持石家庄健海、石家庄亿生堂等重点企业做大生物基因诊断芯片和生物组织工程系列产品产业化规模。突出支持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安国现代中药园区和邯郸摩罗丹中药基地产业园、葵花药业集团(冀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项目、河北万通金牛药业有限公司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华药、石药、以岭、神威、药都集团、石家庄四药、康泰医学、承德颈复康等龙头骨干企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工业企业技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技改工作长效机制。建立省级重大技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跟踪调度和季度通报机制。进一步加强技改项目核准备案管理,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审批手续,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开辟技改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切实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用地审批、城乡规划等前期工作。优先保证“十百千工程”技改项目建设的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需求。建立完善技改投资统计体系,加强企业技改投资的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工作。
(二)加大财政支持。落实省市两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修订完善《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增强资金分配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加强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跟踪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争取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
(三)落实税收政策。用好现行国家和省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机器设备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按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四)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运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方式,创新担保抵押模式,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加大对符合我省重点产业技改投资重点、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符合银行信贷原则的企业技改信贷支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等方式融资进行技术改造。吸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改。搭建银企信息沟通平台,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优先满足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并积极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五)实行用地扶持。对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不改变用途的,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推动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需异地安置的搬迁工业企业,可采取协议方式提供新的安置用地,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出让价收取土地出让金;企业原用地由政府收回后,土地收益可根据安置企业的需求用于企业搬迁改造。视地方政府财力在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时给予优惠政策。
(六)强化技术支撑。实施“技改强基工程”,优先支持发展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部件及关键件、基础技术装备,定期发布重点产业技改投资指南,引导社会资源向企业技术改造聚集。推动政府投资建立的科研基地、高校和科研基础设施等向企业开放,并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优先支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省经济具有重要支撑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项目。鼓励企业以技术标准引领发展,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