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欢迎您!
市工信局多措并举推动企业上市
来源: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科      点击数 121
发布时间: 2023-05-30 17:00

全市工信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着力培育优质企业,支持上市做优做大做强,主要举措有:

一、支持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一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通过大力实施工业技术改造,全市产业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市开发区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抚宁区成为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列入省级技术改造示范工程,近2年共获得上级专项资金支持2亿多元。二是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全市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达到314家,国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示范企业)分别达到2家、13家、19家。三是支持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全市形成了4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中信戴卡获“灯塔工厂”殊荣。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17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四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山船重工等2家企业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本征晶体等2家企业列入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

二、鼓励专精特新,培优扶强企业

一是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递增行动计划。出台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培育26条措施,建立了重点企业培育库,目前在库企业120家。二是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健全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目前在库企业358家。截至目前,我市共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中信戴卡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具有上市潜力的惠斯安普、泰和安是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31个。三是开展“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制定了《秦皇岛市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建立了龙头企业培育库,目前在库企业31家。茅台葡萄酒连续4年高增长,积极培育上市。四是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市已建成国家、省、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2个,国家、省、市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26个。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开展 “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职业经理人”培训活动,到名企对标、进名校研修、请名师辅导。2022年共举办中小企业线上培训26场次、参与2500多人次。

三、完善激励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制定并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制定了9方面22条暖企惠企政策措施,制作政策措施落实“一卡两账”,将国家稳经济运行33条、省稳经济运行“1+20”、市稳经济运行69条和推动创新发展75条等政策措施宣传到位、解读到位、服务到位。二是扎实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局班子成员每月分头带队深入县区开展“送政策、稳增长、促投资、强服务”活动,对工业指标、项目建设、县域特色产业、服务企业发展等6方面18项重点任务开展调研督导,建立了“问题台账+专人负责+协调联动”联动机制。三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荐列入省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294家,推送到各县区政府和18个相关部门合力保通保畅。

四、开展精准帮扶,力促企业成长

一是开展企业包联服务。落实市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包联服务民营企业、包联服务特色产业集群,建立“联系沟通、协同推进、问题解决、督查督办、定期呈报”机制,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建立重点项目包联服务。市、县(区)按项目投资额分层次进行包联,抓好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组织和实施,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及省重点支持的各类项目,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建立优质企业名单共享机制。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绿色工厂企业名单推送给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有 68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组织开展融资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各类企业的金融产品,量身定制服务方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打印】 【关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