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欢迎您!
促“五新”:秦皇岛经开区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来源: 搜狐网      点击数 14
发布时间: 2025-07-16 11:11

近年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勇挑河北省经济发展排头兵重任,立足目标任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绿色生态、改革开放等主责主业,全力打造全省产业发展主阵地、创新型主力军和对外开放主窗口。在商务部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秦皇岛经开区再次进位3名,位列第三十二位,连续多年稳居河北省国家级经开区首位。

项目提质: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石”

夯实项目“第一支撑”。推进项目落地纳统机制,实施重点项目“双争双促”行动。全方位健全重点项目分级调度体系,深度融合项目包联与数字化管理双重优势,创新开发项目包联管理信息化平台。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每月定期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议,搭建多部门协同联动沟通平台,全力破除项目建设进程中的要素瓶颈制约,力促签约项目早落地、开工项目早建成、投产项目早达效。2024年,纳入省市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630亿元;新开工入库项目85个,总投资126亿元,在秦皇岛市重点项目建设评价排名中连续4个季度位列第一。

打造产业“第一引擎”。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培优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粮油食品精深加工、精密电子信息技术及智慧消防,以及康复辅具与医疗健康5大主导产业集群,奋力打造河北省制造产业新高地。目前,已建成世界重要的铝制汽车零部件基地、世界一流百万千瓦级第四代核岛主设备生产基地、全国知名应急消防电子产业基地、中国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基地、北方重要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等。2024年,5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4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实现利润89.32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强化招商“第一抓手”。健全高水平招商引资机制,开展固链延链强链“产业链”全员招商,赴京津、西北、珠三角等地区开展小团组招商150余次。聚焦能源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全力引进“链主”企业,带动链上企业集聚。2024年,成功签约项目40项,总投资额250.27亿元;产业类储备项目237个,总投资1333亿元。

科技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释放科技发展“源动力”。狠抓创新主体培育,积极打造创新型、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中小企业集群,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全链条。现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97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6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世界“灯塔工厂”1家。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路”。聚焦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战略定位,统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全力促进成果转化。依托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建设河北省“工业医院”,积极引进中信集团有色金属研究院、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研发转化项目。推进与燕山大学校地合作,研究搭建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平台,筛选20个项目入驻燕山大学科技园。同时,哈电重装、中油宝世顺等众多行业翘楚,创新推出多个全球“首台套”新型高精尖工业设计产品,20余家工业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3.74亿元,实现利润69.3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0.73%和12.96%。

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锚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区5家“算力+”场景和数据工作试点企业入选河北省“2024年第一批创新应用场景清单”,并在中关村论坛发布。成功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组织参加“数据要素×”大赛河北分赛,2个项目晋级全国决赛。同时,金融创新赋能数字经济,成功授信河北省首笔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激活市场:优化高质量发展“新环境”

攻坚重点领域改革。打出证照联办、证照同注的改革“组合拳”,提速企业开办,2024年,新设立企业1336家、个体工商户2095家。全面推行“串联+并联”集成审批与“拿地即开工”模式,实施项目推进量化管控机制,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耗时控制在200天左右,做到五证齐发、拿地开工。创新“竣工即发证”,验收效率提高75%。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出台《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即“优化营商环境24条措施”),围绕5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逐企制定专项服务培育措施,实现425家“四上”包联企业全覆盖。实施营商环境“问题清零”行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梳理并解决业务咨询、投诉等问题150项。举办银政企对接、金融服务月活动,为近30家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合作桥梁,强化项目资金保障。

拓展对外开放格局。落实各级稳外贸外资惠企政策,帮助企业争取上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高质量完成出口企业中间品调查工作。推动中信戴卡、信立仓储等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实现增长。整合全市跨境电商资源,开设6家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体验店。全面提升秦皇岛综合保税区配套能力,统筹加工制造、保税物流、国际贸易3大产业协调发展,精准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024年,综保区新增注册企业13家,集中签约项目12个,完成进出口总值71.9亿元,其中保税业务进出口值71.7亿元,保税进出口值在河北省5家综保区中居第一位。同时,中信戴卡作为区内领军企业,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在摩洛哥建成非洲首家“灯塔工厂”。

绿色低碳: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科学规划引领绿色发展。助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建成天津大学秦皇岛环保研究院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引进光伏、核电、新能源电池、智能物联网产业链项目40余个,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14家,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绿色低碳园区”称号。

精准施策筑牢生态防线。紧抓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工作,22个重点涉气排放企业全部升级高温蓄热式焚烧法(RTO)或低温蓄热式催化燃烧法(RCO)高效处理设施。中油宝世顺等11家企业逐步实现低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目前,正在推进金海食品增加SCR项目、中信戴卡大气治理升级改造项目、耀华玻璃治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等。

严密管控绘就水生态图。全方位健全完善支流沟渠全域监管机制,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对水流、水质、排污口等情况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目前,经开区已实现3条主要河流4个考核断面达标率100%,戴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岗位5231个,发放就业补助资金57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726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9%。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范幼儿园办学,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3%,持续推动第二小学、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推进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组建开发区医院牵头,开发区二院、珠江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3个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的医疗卫生集团,形成三级联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组织文化进基层活动160余场,举办庆祝建区40周年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完成市级下达的粮食种植任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改造卫生厕所300座,推进孙家庄、闪水庄村创建省级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付进度100%,全力保障产业、教育帮扶及村集体经济项目顺利实施,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全面筑牢安全底线。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设,深化政务公开,管委会官方网站建设成效位列秦皇岛市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深化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常态化、高频次开展专项集中执行活动,首次执行案件执行完毕率56%,高于河北省平均值13个百分点,列秦皇岛市基层法院第二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联积案和下访接访制度,有效化解积案70件。强化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做到“发现在早、解决在小”。

(详细内容请关注《中国开发区》杂志2025年5月第5期(总第146期))

上一篇: 没有了...
【打印】 【关闭】 【回到顶部】